20世纪80年代开始更新的纽约炮台公园

本文转载自丈量城市,内容本身不代表公众号观点,也不构成投资建议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
关于城市滨水区更新的话题

可谓是老生常谈,

但是,滨水区更新的黄金时代,

才刚刚拉开帷幕!

为什么这样说?

这要从滨水区更新的动因说起。

最早大规模滨水区更新的城市

是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区。

▼ 巴尔的摩内港更新

后续美国涌现出旧金山渔人码头,

纽约哈德逊河公园,

芝加哥海军码头等项目。

▼ 芝加哥海军码头更新

欧洲滨水更新在1980年代较为集中,

先行的有伦敦、利物浦及曼彻斯特,

其后有鹿特丹、阿姆斯特丹、安特卫普、

毕尔巴鄂、巴塞罗那等城市。

▼ 西班牙毕尔巴鄂滨水区更新

说到这儿你会发现,

这些城市几乎都是「港城」

上世纪中期全球制造业向亚洲大规模转移,

使这些港城航运量骤降,

依港而建的工厂关闭,

导致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

作为早期的城市「应急对策」

修复岸线、设置公园、引入休闲等措施,

成为滨水更新快速见效的主流方式。

▼ 20世纪80年代开始更新的纽约炮台公园

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,

港城们开始由「贸易中心」转向「服务中心」

这也就给了滨水区改造与服务业结合的契机。

最具代表性的是伦敦第二商务中心

——金丝雀码头

▼ 伦敦金丝雀码头从贸易中心更新成为商务中心

在1802年—1939年间,

金丝雀码头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;

1930年代,每年进出港货物超过3500万吨,

伦敦港务局雇用的工人超过10万名;

1961年码头发展到达了顶峰,

当年进出港货物超过6000万吨。

▼1921年代,繁忙的金丝雀码头 | 来源:Britain from Above

随着制造业大转移时代的到来,

以及更高运力码头的出现,

到1981年,金丝雀码头的工人仅剩3000名,

最终走向被关闭命运。

不久后出现了转机。

1986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了重大改革,

被誉为「金融大爆炸」

以美国银行领衔的金融公司蜂拥而至,

并以伦敦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的金融业。

尴尬的是,老牌 「金融城」,

已容纳不下这些跨国大公司。

▼ 「无地可用」的金融城

早在1981年,

伦敦市政府就成立了

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,

负责对金丝雀码头进行改造。

「大爆炸」后无法进入金融城的大型企业,

开始在金丝雀码头聚集。

▼ 自1945年以来,金丝雀码头的变迁

经过30余年的建设,

如今的金丝雀码头商办和零售的建筑面积

超过130万平方米,

功能已是集金融、商业、出版、

教育等多领域混合的城市中心,

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「新金融城」。

▼ 更新后的金丝雀码头成为伦敦第二商务区

新世纪,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,

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,

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。

另外一方面,随着服务业中

文化、旅游、科技等服务类别的崛起,

给予滨水区,这片城市中心最优质,

甚至是最后的开发用地,

前所未有的更新机遇,

前所未有的发展可能性!

这里,

我们梳理了近些年考察的全球滨水区更新案例,

总结出四个发展趋势与大家分享。

趋势一

文化复兴老城

要有规模,更要有差异

▼ 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

前文中金丝雀码头经历的衰落,

只是英国众多滨水城市产业衰退的一个缩影。

1980年代以来,

英国立项的大型滨水区更新项目超过200个。

这些滨水更新项目,

有的借助天生丽质发展旅游,

如加的夫湾、朴茨茅斯港;

有的借助区位优势发展新产业,

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码头、布里斯托湾。

▼ 加的夫湾更新后的美人鱼码头,成为旅游目的地

▼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码头更新后,成为新媒体产业聚集区

但更多的滨水区还属于「资质平庸」型

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用文化撬动滨水区更新。

伦敦南岸是其中的代表,

此前,我们在关于CAZ的文章

及《世界著名城市河岸》专题中均有详细介绍,

本文不再赘述。

作为英国最早进行滨水区更新,

且采用文化驱动更新的另一代表案例,

当属利物浦的阿尔伯特码头

▼ 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

在19世纪初,

利物浦是世界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,

当时的港口贸易量,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0%,

其财富总量一度超过了伦敦,

被誉为「欧洲的纽约」。

进入20世纪,

港口的衰落使利物浦成为「逃离之城」,

曾经的贸易枢纽——阿尔伯特码头关闭。

▼ 1927年的阿尔伯特码头 | 来源:Britain from Above

1980年代,英国掀起滨水区更新热潮,

阿尔伯特码头开始了漫长的更新改造之路。

.文化为突破,重塑城市认知

自1981年开始,

阿尔伯特码头进行过多次微更新,

如整治码头面貌,引入商业业态,

但都是昙花一现收效甚微。

1998年,

码头的建设管理改为企业主导。

2003年二次更新的阿尔伯特码头亮相,

包括三大文化改造项目

从航海史到现代艺术,再到流行音乐一应俱全:

相关集锦

相关录像